在這樣的目標引導下,短期的房價走勢本應該沒有懸念,但從去年下半年至今,樓市調控放松的論調開始喧囂,房價還要大漲的言論不絕于耳,這讓很多人開始迷失。其實,中央的調子一直沒有變,那就是“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不放松”。在這樣的大形勢下,即便有個別地方出現變相“松綁”政策,也不會改變房價大局,即未來房價還將合理回歸。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,4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超六成半同比下降,這已經是明顯的信號;龍頭城市北京,在5月份推出的住宅折扣盤總量為204個,比4月增加7個;比去年5月146個折扣盤,總量增加了58個,增幅達四成。
實際上,如果那些參與“房鬧”的購房者對于當前房價走勢能夠有清醒的判斷,還會出現因為價格調整而引發(fā)的維權嗎?所以,購房者能否保持理性態(tài)度,清醒的認識到“買房有風險”,這是市場需求端應該反思的問題。當然,過去的十多年,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一路走高,房價連年上漲,買了房的人都在暗自慶幸,沒有買房的人則懊惱不已,在這樣的認識下,很多人還抱著“房價只漲不跌”的投資投機心態(tài),對于剛剛買的新房價格下跌心理上自然承受不了,去開發(fā)商售樓處集體維權的做法可以理解。但必須要說的是,一個成熟的市場,需要的是成熟的消費者,對于房產這樣的消費大事,更需要三思而后行,需要認清大形勢,理性對待。
完全說消費者不理性當然不可取,有那么多維權事件發(fā)生,那么多購房者參與,開發(fā)商的責任或許不可推卸。房地產開發(fā)商作為市場參與主體,自然有按照市場原則辦事,進行自主定價的權利,根據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下調價格屬于正當市場行為。但問題往往在于,有些開發(fā)商在銷售房子時,會對部分業(yè)主承諾房價一定不會降,甚至鼓噪會上漲,這種帶有明顯誘導傾向的做法,成為后續(xù)糾紛的理由之一。不過這些在合同中不會有體現,這成為業(yè)主難以維權的原因所在。因此,開發(fā)商的銷售行為是否誠信,能否在消費者購房過程中進行必要的風險提示,是房地產市場是否成熟的一個標志。至于此前更多的房屋質量維權等,同樣考驗著開發(fā)商的“道德血液”,利于推動市場良性規(guī)范發(fā)展。
維權事件有助于讓消費者更加理性成熟,有助于推動房地產商更加誠信外,也暴露出房地產市場一些深層次問題,對推動市場制度建設具有一定作用。有人將近期的業(yè)主維權原因歸于當前房地產市場的預售制度,可以說,這很有道理,其弊端當然需要盡快改變,不過還不全面,好的制度需要各方理性嚴格執(zhí)行才行,需要一個以健全的法制為基礎的社會環(huán)境,需要市場各方有良好的法律意識。與此同時,如果有關地方政府能夠從這些維權事件中吸取經驗,從而更好地落實相關調控舉措,更好地為市場發(fā)展營造良好環(huán)境,房地產市場將能很快走上健康發(fā)展之路。